
新生儿黄疸:新手爸妈必知的宝宝健康信号
当新生命呱呱坠地,全家沉浸在喜悦之中时,新生儿黄疸却可能悄然“造访”。作为新生儿期最常见的临床问题,黄疸困扰着不少新手爸妈。了解新生儿黄疸的成因、表现、分类及应对方法,是科学育儿的重要一课。
一、什么是新生儿黄疸?新生儿黄疸,是指新生儿时期,由于胆红素(体内衰老红细胞破坏产生的一种黄色色素)代谢异常,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,而出现以皮肤、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 。胆红素需要经过肝脏代谢后排出体外,但新生儿肝脏功能尚未发育成熟,对胆红素的代谢能力有限,这就容易导致胆红素在体内积聚,引发黄疸。
二、新生儿黄疸的成因与分类(一)生理性黄疸这是新生儿黄疸中最常见的类型,约60%的足月儿和80%的早产儿会出现 。其成因主要与新生儿胆红素生成相对较多、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能力不足、肝脏酶系统发育不完善以及肠肝循环的特点有关。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 - 3天出现,4 - 6天达到高峰,足月儿在出生后2周内、早产儿在3 - 4周内黄疸逐渐消退。黄疸程度较轻,宝宝的一般情况良好,不影响吃奶、睡眠,也没有其他异常症状 。(二)病理性黄疸1. 胆红素生成过多:如新生儿溶血病(常见于母婴血型不合,如母亲是O型血,胎儿是A或B型血),红细胞会被大量破坏,导致胆红素生成急剧增加;新生儿感染,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红细胞破坏加速,也会使胆红素增多 。2. 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:新生儿肝炎、先天性胆道闭锁等疾病,会影响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、结合和排泄功能,造成胆红素在体内堆积 。3. 胆汁排泄障碍:常见于新生儿胆道发育异常,胆汁无法正常排出,胆红素逆流入血,引发黄疸 。
三、如何观察与判断新生儿黄疸?家长可以在自然光线下,观察宝宝皮肤、黏膜和巩膜的颜色。首先观察面部,若只有面部皮肤轻微发黄,黄疸程度较轻;若黄疸蔓延至躯干,说明胆红素水平有所升高;当四肢皮肤也出现黄染,甚至手心、脚心都发黄时,提示黄疸程度较重 。此外,还可以使用经皮胆红素测定仪进行无创检测,或通过抽血检查血清胆红素水平,更准确地判断黄疸程度 。如果发现宝宝黄疸出现异常,应及时就医,让医生进行专业评估 .
四、新生儿黄疸对宝宝有什么影响?生理性黄疸一般对宝宝健康无不良影响,随着肝脏功能逐渐完善,胆红素代谢恢复正常,黄疸会自行消退 。但病理性黄疸若不及时治疗,过高的胆红素水平可能透过血脑屏障,损害中枢神经系统,引起胆红素脑病(核黄疸) 。胆红素脑病一旦发生,会导致宝宝出现嗜睡、反应低下、吸吮无力、肌张力减退等症状,严重时可出现抽搐、角弓反张,甚至危及生命 。即使宝宝幸存,也可能遗留手足徐动症、听力障碍、智力发育迟缓等严重后遗症,影响一生 。
五、家长如何护理黄疸宝宝?1. 密切观察:家长要留意宝宝黄疸的变化情况,包括出现时间、程度、消退情况等,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。同时,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、吃奶情况、大小便颜色等,若宝宝精神差、拒奶、大便颜色变浅,提示可能存在异常 。2. 保证充足喂养:鼓励母乳喂养,按需喂养,保证宝宝摄入足够的奶量和水分,促进排便排尿,有助于胆红素排出体外 。3. 做好皮肤护理:保持宝宝皮肤清洁干燥,勤换尿布,防止尿液和粪便刺激皮肤引发感染 。4. 注意居家环境:保持室内空气流通,温度、湿度适宜 。 新生儿黄疸虽然常见,但只要家长了解相关知识,密切观察宝宝情况,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和护理,绝大多数黄疸宝宝都能顺利度过这一阶段,健康快乐地成长。在育儿路上,每一个细节都关乎宝宝的健康,让我们用科学知识为宝宝的成长保驾护航。。
下一篇: 为什么宝宝黄昏更容易哭闹频繁吃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