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咳嗽一月,元凶竟是一颗“生根”的花生?
一颗花生“潜伏”气道近一个月,1岁幼儿惊险获救!家长请收好这份“防呛咳”指南。
惊险案例:被肉芽包裹的花生
一个月前,山东泰安一名1岁的幼儿出现反复咳嗽、喘息,情况时好时坏,让家人忧心不已。直到近日,在泰安市妇幼保健院,气管镜团队才揭开了病情的“真凶”——一枚呛入主气道的花生。
然而,情况远比想象中复杂和危险。这枚花生并非“安静”地待在气道里,而是在近一个月的“潜伏”中,引发了孩子身体的强烈排异反应——气道黏膜长出肉芽组织,将异物完全包裹。这不仅大大增加了取出难度,更导致了主气道的水肿和狭窄,严重威胁着孩子的呼吸。
这无疑是对医生技术的巨大考验。最终,凭借精湛的气管镜技术,医疗团队成功将这枚“惹祸”的花生完整取出,为孩子清除了这颗“定时炸弹”。目前,孩子正在顺利恢复中。
医生解析:为何“小异物”会酿成“大危险”?
这个案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。为什么一颗小小的花生会如此危险?
1. “隐形”症状,容易误诊:异物呛入初期,孩子可能表现为剧烈呛咳,但若异物没有完全阻塞气道,症状会暂时缓解,转为阵发性咳嗽、喘息,极易被误诊为支气管炎或肺炎,从而延误治疗。
2. 异物反应,后果严重:像花生、豆类等植物性异物,含有油脂和化学刺激物,会引发气道黏膜产生严重的炎症反应,进而形成肉芽组织将其包裹,就像案例中这样。这会导致取出困难,并造成气道阻塞、肺不张、甚至窒息。
3. 幼儿生理结构特殊:婴幼儿的喉部保护机制不完善,气管直径狭小,哪怕是一小块食物,也可能造成大气道的严重堵塞。
假期警示:欢乐假期,亦是儿童呛咳高发期
节假日期间,家家户户都准备了月饼、坚果、糖果等各式各样的零食。在享受团圆喜悦的同时,家长们务必提高警惕,这些节日美食很可能成为低龄儿童的“隐形杀手”。
以下食物和物品,请务必让3岁以下婴幼儿远离:
· 坚果类:花生、瓜子、核桃、杏仁等,质地坚硬,大小正好容易呛入。
· 小巧水果:整颗的葡萄、小番茄、龙眼、果冻等,表面光滑,易整颗滑入气道。
· 粘性食物:汤圆、年糕、月饼馅(尤其是五仁、莲蓉等)、软糖等,不易嚼碎且黏性强,易堵塞喉咙。
· 细小玩具零件:如电池、小积木、硬币、纽扣等。
家长必学:“防”大于治,守护孩子安全。
预防永远是最好的治疗。请家长们牢记以下几点:
1. 养成吃饭好习惯:让孩子在安静、固定的环境中进食,避免边吃边跑、边玩、边笑或哭闹。切忌在进食时逗弄孩子。
2. 严格筛选食物:将坚果、水果等切成细小的碎块再给孩子食用。避免给低龄儿童直接食用果冻、整颗葡萄等高风险食物。
3. 营造安全环境:将小件物品,如硬币、纽扣电池、珠宝、别针等,放在孩子绝对无法触及的地方。定期检查玩具的零部件是否松动。
4. 学会海姆立克急救法:这是应对气道异物梗阻的“黄金急救法”。每一位家长和看护人都应该学习和掌握,关键时刻能挽救生命。
【温馨提示】
孩子安全无小事,一时的疏忽可能带来终身的遗憾。让我们用更细致的看护,为孩子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屏障,让他们在平安、健康的环境中,享受节日的快乐!
下一篇: 泰安市妇幼保健院遗传咨询门诊:以专业筑牢出生缺陷防控防线,守护生命起点健康